但是,這套規律還是目前我們唯一能幫地震比大小的方式。
」 我們都習慣地承受了,從一開始分排成區,就比教鞭更激化了我們的恥感。一起在畢業前完成「知恥近乎勇」的騙局。
一如講台上的她知道這是她對生命報復(或補償)的遊戲,而非什麼牆壁刻的禮義廉恥。少女純真的笑容總是譏笑著各種天真,當然包括成年人的。有人東西被偷時,她也會叫我們中間排的同學當班級小間諜。冷面的巴掌與鬧騰的天真,總是硬生生進行板塊的撞擊。我與旁邊的優等生熟悉後總笑鬧著,上學變成一件好玩的事。
直到有一天,她的湯裡被下瀉藥,班上遂進入戒嚴時期。那老師總穿著黑衣,肅穆著面前的青春期孩子,我們被她暗自攏絡過。隔年,他便離開了任教十餘年的台大,朝理想的大眾教育目標前進。
對他來說,這是彼此橫向學習、分工,並一起沉浸在工作心流(flow)中的最好狀態。大學時期的他積極投入學運和社運,對於日後持續關注與研究社會問題影響至鉅。「台灣的設計發展到現在,『美』已經是基本功。Photo Credit: 李明璁提供,汪正翔攝影 李明璁 他可以是學者、作者、創業者,也能周遊在電視主持、書刊製作和策展設計。
2021春季號《屏東本事》是李明璁和團隊卸下重任前的最後一期刊物,他們以「上山、下海」作為特輯主題,甚至還做出令人屏息的壯觀雙封面,展現屏東山海的豐盛能量,為這趟為期兩年豐富的在地人文探索畫下了一個美好的句點。「觀眾看到的節目,就是我走進市場看到的樣子。
拿掉傳統獵奇與吹捧的節目效果,刻意縮小主持人的存在感,以大量的凝視視角讓珍貴的鏡頭留在每一張攤商的臉孔與訪談之中,而李明璁作為主持人,他僅是穿針引線地引導受訪者分享日常,連節目編排也極少他本人獨佔鏡頭,更多的是透過他親自撰寫的旁白,引導觀眾進入。他自承並非升學體制的典型模範生,就讀成功高中、輔仁大學社工系,給了他一個相對中間的社會位置,去思考成功與失敗的社會界定,與當中衍伸的議題。「將每一件事都做好做滿,讓每個人都完整參與到。Photo Credit: 探照文化提供 Photo Credit: 探照文化提供 當一個沒有傳統主持感的主持人 清晨二時,李明璁走在空蕩蕩的市場裡,與少數已就位的攤販打招呼。
Photo Credit: 公視提供 《我在市場待了一整天》以一集一個市場,從早到晚紀錄台灣各地傳統菜市場的一天。這幾年,李明璁總是頂著一頭爆炸頭,身體力行地走在城市、巷弄、市場裡,觀察與思考、也拋出對話。Keep learning, keep curious. 成長於1980年代,李明璁的家庭背景是典型從戒嚴到解嚴、階級很可能向上流動,也可能一夕跌到谷底的時代。走進山海、也走入傳統市場,李明璁的「散步」哲學貫穿了他從小到大的每一個階段,睜著好奇的雙眼、腦中轉著各式各樣的問題,像個好奇寶寶般穿梭在不同的場域和產業。
」既是探照文化的經營理念,也是讓一本刊物做到超乎期待的關鍵若符合資格者僅得領取其中1份補貼。
Q:何謂薪資減少達20%以上? A:以申請5月份薪資減少為例,5月份「應領薪資」較4月份「應領薪資」減少20%以上,或者5月份「實領薪資」較4月份「實領薪資」減少20%以上都是,例如勞工5月份應領薪資2萬5000元,4月份應領薪資3萬3000元,即符合薪資減少達20%以上。Photo Credit: 勞動部 Q:全時受僱勞工生活補貼發放金額為多少? A:符合資格者,發給一次性補貼,金額為新台幣1萬元。
根據「安穩僱用計畫」規定,失業勞工只要在9月30日以前經公立就業服務機構媒合成功就業,受僱滿月就可領5000元就業獎勵,若受雇4個月最高可獲得2萬元就業獎勵,此計畫將於12日上路。第二階段為23日10時起,開放「6月份」薪資減少達20%以上的民眾申請。第一階段為12日10時起,開放「5月份」薪資減少達20%以上的民眾申請。(應領對應領,實領對實領) Q:若同時在2家投保單位投保,可以領2份生活補貼嗎? A:不可以。如果無法提供薪資單或銀行薪資轉帳紀錄,而是由雇主另行開立的薪資減少證明(載明勞工身分包含姓名及身分證字號、事業單位公司名稱,及薪資月份、給付金額等項目),就必須蓋公司章以供確認。(中央社)COVID-19(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、新冠肺炎、武漢肺炎)疫情致百業蕭條,勞動部「全時受僱勞工生活補貼」7月12日上午10時開放申請,只要就業保險投保薪資達一定條件,5或6月薪資減逾2成,可領1萬元生活補貼,相關QA一次看。
Q:何謂「薪資減少證明文件」?可以用薪資單嗎?要公司蓋章嗎?存摺內頁影本可以嗎? A:薪資減少證明文件必須足以佐證薪資給付的情形,例如提供薪資單(有載明勞工身分,包含姓名或身分證字號、事業單位公司名稱,及薪資月份、給付金額等項目),若是銀行薪資轉帳紀錄(含存摺封面及內頁影本),就不必經過雇主蓋章。因為政府資源有限,所以本補貼計畫有規定,同時於2個以上投保單位(公司)參加就業保險者,不得重複領取本補貼。
如果勞工後續剛好又受僱於經推介的特定製造業、照顧服務業及營造業這三個業別,也可以參與「特定行業就業獎勵計畫」,勞動部將每月核給5000元至7000元就業獎勵津貼,最長18個月,最高發給10萬8000元。Photo Credit: 勞動部 疫情期間被資遣除了失業給付,勞動部另有提供「安穩僱用計畫」 《中央社》報導,失業勞工在疫情期間失業,除了現有就業保險就有提供的失業給付外,若失業勞工疫情期間找到工作,勞動部也有「安穩僱用計畫」,給予找到工作的失業勞工就業獎勵,如果進入特定行業就業,也可以參與「特定行業就業獎勵計畫」、再加領獎勵金。
Q:一定要領月薪才能申請生活補貼嗎?如果是按件計酬、按時計酬者可以申請嗎? A:勞工只要符合本補貼的資格條件,其計薪方式為何,並無限制。民眾提出申請待審查通過後,直接撥款至勞工本人金融機構帳戶
第一階段為12日10時起,開放「5月份」薪資減少達20%以上的民眾申請。若符合資格者僅得領取其中1份補貼。Q:何謂「薪資減少證明文件」?可以用薪資單嗎?要公司蓋章嗎?存摺內頁影本可以嗎? A:薪資減少證明文件必須足以佐證薪資給付的情形,例如提供薪資單(有載明勞工身分,包含姓名或身分證字號、事業單位公司名稱,及薪資月份、給付金額等項目),若是銀行薪資轉帳紀錄(含存摺封面及內頁影本),就不必經過雇主蓋章。Q:何謂薪資減少達20%以上? A:以申請5月份薪資減少為例,5月份「應領薪資」較4月份「應領薪資」減少20%以上,或者5月份「實領薪資」較4月份「實領薪資」減少20%以上都是,例如勞工5月份應領薪資2萬5000元,4月份應領薪資3萬3000元,即符合薪資減少達20%以上。
(應領對應領,實領對實領) Q:若同時在2家投保單位投保,可以領2份生活補貼嗎? A:不可以。如果無法提供薪資單或銀行薪資轉帳紀錄,而是由雇主另行開立的薪資減少證明(載明勞工身分包含姓名及身分證字號、事業單位公司名稱,及薪資月份、給付金額等項目),就必須蓋公司章以供確認。
(中央社)COVID-19(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、新冠肺炎、武漢肺炎)疫情致百業蕭條,勞動部「全時受僱勞工生活補貼」7月12日上午10時開放申請,只要就業保險投保薪資達一定條件,5或6月薪資減逾2成,可領1萬元生活補貼,相關QA一次看。第二階段為23日10時起,開放「6月份」薪資減少達20%以上的民眾申請。
根據「安穩僱用計畫」規定,失業勞工只要在9月30日以前經公立就業服務機構媒合成功就業,受僱滿月就可領5000元就業獎勵,若受雇4個月最高可獲得2萬元就業獎勵,此計畫將於12日上路。如果勞工後續剛好又受僱於經推介的特定製造業、照顧服務業及營造業這三個業別,也可以參與「特定行業就業獎勵計畫」,勞動部將每月核給5000元至7000元就業獎勵津貼,最長18個月,最高發給10萬8000元。
因為政府資源有限,所以本補貼計畫有規定,同時於2個以上投保單位(公司)參加就業保險者,不得重複領取本補貼。Photo Credit: 勞動部 疫情期間被資遣除了失業給付,勞動部另有提供「安穩僱用計畫」 《中央社》報導,失業勞工在疫情期間失業,除了現有就業保險就有提供的失業給付外,若失業勞工疫情期間找到工作,勞動部也有「安穩僱用計畫」,給予找到工作的失業勞工就業獎勵,如果進入特定行業就業,也可以參與「特定行業就業獎勵計畫」、再加領獎勵金。Photo Credit: 勞動部 Q:全時受僱勞工生活補貼發放金額為多少? A:符合資格者,發給一次性補貼,金額為新台幣1萬元。Q:一定要領月薪才能申請生活補貼嗎?如果是按件計酬、按時計酬者可以申請嗎? A:勞工只要符合本補貼的資格條件,其計薪方式為何,並無限制。
民眾提出申請待審查通過後,直接撥款至勞工本人金融機構帳戶全台僅剩澎湖有條件開放內用,蘇院長:地方要求更加強「覺得很好」 至7月11日上午,全台各地含離島僅剩澎湖縣開放餐飲有條件內用,其餘各縣市皆維持原本規範。
Photo Credit: 中央社 屏東縣長潘孟安 時至7月10日下午,台灣本島僅剩下台東與花蓮順應中央政策在13日開放餐廳內用,不過台東縣10日傍晚突宣布,在防疫優先為考量下決定順應民意,7月26日前仍全面禁止餐廳內用,夜市也僅提供外帶,不得內用及邊走邊吃。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7月8日宣布進行包括開放餐廳內用的微解封規劃後,最先是雙北表示將繼續「禁內用」規定,10日下午六都唯一「順時中」的台南也宣布政策轉向,維持暫停內用,之後台東、花蓮等地也陸續宣布改變原本開放內用的政策,至11日,全台僅剩澎湖「有條件」開放內用,其餘縣市仍一律禁止。
《中央社》報導提到,澎湖縣政府發言人陳其育表示澎湖餐飲將依中央指引,確實做好採用梅花座,架設隔板,保持1.5公尺社交距離與進行時間管制,並採套餐式供應,13日起將有條件開放內用,至於機場入境快篩的措施,仍將持續執行。潘縣長指出,縣府團隊糾結討論二天後,從大眾的反應、不同縣市不同調,加上無法禁止人潮移動,最終仍決定7月13日的微解封,屏東縣餐飲業仍只能外帶,禁止內用,也表示知道這項宣佈會讓餐飲業的朋友失望,所有的責難他都扛下,請餐飲業朋友再忍一下。